浙江工业大学“厚德大讲堂”第9期暨寿恒讲堂第421讲:人工光合成的机遇和挑战:科学与技术

来源:化学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2-21
浏览次数:132

一、讲座题目:人工光合成的机遇和挑战:科学与技术

二、讲座时间:2025224日(周一)9:30

三、讲座地点:莫干山校区师生活动中心小报告厅

四、主讲嘉宾

李灿,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催化基础国家实验室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础科学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一代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发现了光催化异相结、晶面间光生电荷分离效应,发展了光生电荷时空分辨成像技术、紫外拉曼光谱和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技术,完成了直接太阳能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的工业化示范工程,与天津生物工业技术所合作完成由液态阳光甲醇出发的人工合成淀粉。最近发展了离场电催化技术,实现室温常压下硫化氢完全分解制氢和硫磺。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催化成就奖,中国光谱成就奖,日本光化学奖,中法化学讲座奖,亚太催化成就奖,国际催化奖、国际清洁能源创新使命领军者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特等以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五、报告内容介绍:

人类过度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环境恶化、极端气候频发等等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科学技术领域最为关注的研究方向。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理想的能源。但如何将太阳能高效转化为人类需求的能源形式则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太阳燃料)被认为是科学界圣杯式的难题。人工光合成道法自然光合作用,是合成太阳燃料的重要策略、也是人类保护地球家园、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道法自然,进行人工光合成,攻克能量转换的相关的光催化、光电催化、电催化和生物催化的一系列难题;本报告简要介绍人工光合成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介绍作者团队在以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为代表的人工光合成研究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实现低碳经济、生态文明需要人类社会共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