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讲座预告:词汇的语体差异及其分析――以一篇五代公文为例

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1-05-11
浏览次数:4226

讲座主题:词汇的语体差异及其分析――以一篇五代公文为例

主讲人:汪维辉教授

时 间:2021年5月17日下午3:30-5:30

地 点: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人文学院郁文楼A楼304

主讲人简介:

汪维辉,男,浙江宁波人。华中师大硕士(1986),四川大学博士(1997),南京大学博士后(1997-1999)。曾任宁波师院中文系副主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韩国延世大学客座教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之邀,两次赴日从事短期合作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和训诂学,出版著作6部,整理校点语料2种,发表论文190余篇。代表著作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汪维辉卷》《汉语词汇史新探》《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曾获得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

讲座内容简介:

汉语史语料的基本样态是“文白混杂”,只是文与白的比例和程度不同而已,这就需要分析。可以说,不对语料做语体分析,就无法进行科学的汉语史研究,这一点正在逐步成为共识。词汇存在语体差异乃众所周知的事实,问题是,在汉语史研究中如何分析这种差异?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次讲座试以一篇写于公元952年的五代公文为例,对其中的词汇作一语体分析,旨在为如何分析汉语史上词汇的语体差异做一点探索,希望能引起同道的兴趣和讨论。